淮安警方建“視聯危管”平臺 智能管控危險品 巡更起作用
作者: 來源: 發布時間:2019/05/13 瀏覽:4935
智慧監管云平臺以利用數據共享功能,有效化解“信息孤島”;利用“雙告知”認領功能,著力消除“監管盲區”;利用“雙隨機”抽查功能,切實規避“執法任性”;利用聯合懲戒功能,讓失信企業“無處藏身”;利用大數據分析功能,送執法監管“一雙慧眼”。
為不斷提升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,全面改革和加強公共安全監管。去年6月份以來,淮安市公安局積極探索,運用信息化手段對危險物品實施遠程視頻監管,打造企業、派出所、縣分局、市局四級合成聯動監管格局,目前已建成可視化、立體化、信息化的視頻聯動危險物品管理平臺(簡稱"視聯危管"平臺),全面提升監管效能,取得了明顯成效。
淮安市現有危險物品單位280余家,涉及槍支彈藥、民爆、劇毒、易制爆、放射源、煙花爆竹等,品種多、類別全、分布散,如果管控不到位,極易造成危險物品丟失、被盜搶,發生案件事故等。
淮安建成視頻聯動危險物品管理平臺。
對危險物品的監管,如果單純靠民警逐家實地"腳板式"檢查的管理模式很難起到實效,迫切需要運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實施遠程監控,提高工作效率,優化監管質態。為此,淮安市公安局迅速啟動"視聯危管"平臺建設,提升智慧管控能力。
為將"視聯危管"平臺建設落地、落實,2016年8月,該局會同市綜治辦、安監局聯合印發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危險物品安全監管的工作意見》,并研究制定了《淮安市公安局"視聯危管"平臺建設方案》。同時,組織人員通過摸底,按照"一家一檔"的要求,規范建立基礎臺賬,詳細登記單位基本情況、危險物品種類、理化性能、應急救援預案、從業人員信息以及監管部門、監管人員等相關信息錄入系統,集中管理,實行"戶籍化"管理。并以單位規模、危險等級,最終確定69家單位納入"視聯危管"平臺,實行重點監控。對納入平臺建設的單位,對照建設標準,會同相關公司加強前端建設、網絡鋪設和后臺對接工作,全部實施遠程視頻監管。共安裝高清攝像頭157只,門禁系統38套、巡更系統45套,報警設備32套,硬盤錄像機36臺,鋪設移動光纖2萬6千多米。
"視聯危管"系統由一個中心管理平臺及前端監控、門禁、巡更、報警四個子系統組成。該系統對危險物品入庫、出庫行程進行實時管理,對重點部位的視頻實時錄像及回傳,民警可隨時隨地遠程監控;門禁子系統通過采集相關庫房管理人員的圖像信息,實現對開門人員的身份識別,遠程視頻監控同步啟動,畫面在公安監控中心自動打開,民警可實時查看,對保管人員、領用人員出入危險物品倉庫進行遠程管理;巡更系統通過對值守人員的巡查部位、軌跡進行實時記錄并傳輸巡查情況,可形成報表在視頻畫面上展示。同時,"視聯危管"平臺實現多情形、多形式、多層級同時自動報警,當網絡不通,視頻、報警、巡更、門禁等設備故障,違規進入庫房或者發生非法入侵等情形的,除了現場聲光報警器報警外,同時涉危單位、派出所、縣分局、市局平臺都彈窗報警。
為健全值守巡查機制,根據不同監管層級的不同要求。實行危險物品單位、轄區派出所、屬地縣分局治安大隊、市局治安支隊四級值守。
平臺建成運行后,初步緩解了警力不足的短板。危險物品單位、派出所、縣區治安大隊、市局治安支隊何時查、如何查、查什么都很明確。通過網上巡查發現未按規定履行職責,糾正單位違規行為356起,各級公安監管部門制作《隱患整改意見書》26份,確保隱患及時消除。
當危險品相關企業出現失信行為時,各監管部門可將其聯合懲戒信息錄入平臺,平臺通過后臺統一推送,其他部門登錄后,就可以對該企業進行聯合懲戒,從而實現失信企業“一處違規、處處受限”。通過對市場主體經營行為和運行規律的分析,為發起專項整治提供依據,增強靶向性和精準性,對潛在風險大、社會風險高的領域實施及時有效的嚴格監管,同時也能為政府各項決策提供科學依據。
上一篇:如何管控物業管理的風險